这33种感冒药中都有对乙酰氨基酚,警惕服用过量!

发布时间:2022-12-20 17:19:44 浏览量: 来源:润德教育网

最近各地越来越多人“阳”了,同时网上经常有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新闻。近日,浙江宁波一名56岁的患者连续5天服用感冒药导致肝衰竭,而“罪魁祸首”就是对乙酰氨基酚。


一、对乙酰氨基酚是什么?

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解热镇痛的常用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可以用于缓解轻、中度的疼痛症状,如头痛、关节痛等,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

临床发现,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痛或胃痉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症状可持续24小时。
第2-4日内可出现肝功能损伤,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等肝坏死征兆。
第4-6日可出现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心肌损伤、肾衰竭、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障碍。


三、为什么会损伤肝功能?

对乙酰氨基酚进入人体后,90%~95%通过肝脏代谢,其中4%~5%的药物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代谢为N-乙酰对苯醌亚胺(NAPQI),正常剂量下能迅速与体内谷胱甘肽结合成水溶性无毒化合物由尿排出。

若剂量过大,则代谢产生的NAPQI不能被有限的谷胱甘肽结合,转而与肝细胞内蛋白的巯基结合,产物可致肝细胞损害、坏死,严重者可致肝肾衰竭。


四、服用剂量

成人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日剂量为2g,若超过该剂量可致肝损伤。


12岁以下儿童用量推荐

image.png

≥3月龄,肛温≥39.0℃(口温38.5℃,腋温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最大剂量为每次15mg/kg,,每天(24小时)不超过4次。


五、感冒药中常见成分

一般来说,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西药中,通用名中如果含有一个“酚”或“氨”,则一般说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酚麻美敏、复方氨酚烷胺、酚氨咖敏、氨酚美麻美芬片、氨麻美敏和氨咖黄敏等。
另外,维C银翘片、银菊解毒丸、感冒宁胶囊等中成药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服用单一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复方感冒药,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image.png


提醒:过量服用怎么办?

当发现叠加服药或过量服药时,首先应提醒患者停止服用药物,同时可增加饮水量,加快药物从尿液中排出,也可服用高蛋白液体如牛奶、豆浆等减轻其对消化道的刺激,若干出现上述过量服用的恶心、呕吐、腹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解决。


六、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区别

image.png


提醒:用药选择

(1)肾功能不全人群,可选对乙酰氨基酚;

(2)肝功能受损人群,可选布洛芬;

(3)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肝功能不全者除外),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关节炎患者,优先使用布洛芬。

友情提醒:由于考试政策和内容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润德教育网提供的上述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任何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