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是同读者朋友们聊一聊中医基础方剂——二妙散。
二妙散,载于《丹溪心法》,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功在清热燥湿止痒。其组成为苍术(米泔浸)、黄柏(炒)各15g。上二味为末,入姜汁调服。
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之基础方。湿热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脉弛缓,则两足痿软无力,而成痿证。湿热痹阻筋脉,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为脚气;湿热下注于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是为湿热之征。治宜清热燥湿。方中黄柏为君,取其苦为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臣以苍术,辛散苦燥,长于健湿燥脾。二药相伍,清热燥湿,标本兼顾。入姜汁调服,取其辛散以助药力,增强通络止痛之功。
这个方剂,清热燥湿之力较强,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痿证、痹证之湿热证候,亦可用于湿热下注之脚气、带下病、阴疮等,以及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患者。以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另需注意,湿多热少的患者,不宜使用。
了解二妙散的组成、功用、主治及用法之后,咱们接着往下看,在二妙散之上,还有加减之后的三妙丸。所谓三妙丸者,即二妙散加川牛膝,再调整用量,将药物细末与面共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可服50~70丸,姜、盐汤下之。忌鱼、热面、烹炸、荞麦等。三妙丸功在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等证。相比较于二妙散来说,三妙丸功效更专,对于特定证型有着更好的效果。
在三妙丸之后,更是出现了四妙丸这个方剂,相当于二妙散的3.0版本,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加牛膝、薏苡仁,并调整用量,功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适用于湿热痿证。这个较三妙丸更高版本的四妙丸,更加明确了治疗的范围,方中薏苡仁的加入,将本方利湿舒筋的功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故能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牛膝能补肝肾,祛风湿,引药下行,故三妙丸专治下焦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四妙丸又加薏苡仁,苡仁能利湿舒筋,故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成方便读》说:“内经有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络,故四味合而用之,为治痿之妙药也。”
从二妙散到四妙丸,从四君子汤到八珍汤再到泰山磐石散。这其实都是中医临床思维的一种明确体现:根据病证选定基础方,随证加减,以达到治疗疾病,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效果。也是借这篇短文,来为中医人以及喜欢中医的朋友们分享一个道理:中医是有着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临证用药,切记要用以中医临证思维,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友情提醒:由于考试政策和内容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润德教育网提供的上述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任何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 上一篇: 重磅!5月1日起,这类医务人员职称评定有变!
- 下一篇: 5地公布医师技能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